【光明时评】弦歌不辍 粽香绵长
【光明时评】
作者:王禹欣 董畅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人们在景长日暖,草木蓊郁中,品悠然粽叶香,迎来端午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仲夏端午涵盖历史故事、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丰富文化内涵,是集合祭祖祈福、娱乐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传承端午文化,有利于筑牢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凝聚爱国情怀,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根基。
(资料图)
端午节激荡爱国热情。自古以来,无数先贤忠贞不屈之英雄气节,撼荡天地、千秋凛然,铺就了端午节的文化底色。“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屈原由己及家、由家及国、由国及天下,以热忱之心执信念之灯,直至投江殉国,仍九死不悔。“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是何等英勇气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何等坚韧意志。人们为屈原投粽入江、龙舟竞渡,百舸争流激扬其报国之志。传说流淌千年、历久弥新,沧桑岁月难掩其熠熠光辉。站在历史长河眺望,前赴后继的勇士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牵挂。古有伍子胥伸张正义、刚烈不屈,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今有中华儿女矢志奋斗、复兴民族。澎湃的民族故事共同汇聚成赤胆报国的拳拳深情,凝结为心系国家兴亡、惦念民生疾苦的博大胸襟。
端午节赓续民俗文脉。习俗因传承而生生不息,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过”端午已经成为全国人民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传统。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艾叶黄酒可驱邪”“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端午蕴含着丰富的医疗卫生和养生保健知识,如插艾叶、饮雄黄、熏五毒、挂钟馗等,传达着人们祈祝平安、祛除病瘟、驱邪镶灾的良好心愿。“玉粽袭香千舸竞”“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吃粽子、赛龙舟、系五彩线、沐兰汤、穿新衣、赛诗歌等风靡端午的诸多民俗活动,亦彰显着人们团结协作、拼搏争先的奋斗精神,寄托着人们共话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
端午节创新文化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推动中华文明不断焕发时代荣光的深邃思考。源远流长、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力迸发,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热情高涨。这就更需要我们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利用当下的数字技术、社交媒体平台,让习俗文化“活起来”。一方面,需要创新端午文化的呈现方式与传播渠道。例如,通过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拍摄纪录片、策划端午晚会等形式,记录时代、表达真情。另一方面,拓展端午文化与人们的互动方式。例如,通过“线下+线上”模式举行端午文化节、组织群众性体育赛事项目等节日活动,充分运用vr等数字技术增强传统文化体验感,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加妙趣横生的“端午故事”,让科技创新为端午文化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一年一期许,又到粽叶飘香时。进入新时代,中华大地呈现出“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广大中华儿女更要传承端午文化悠长文脉,不负韶华、矢志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之基,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振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21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本文作者:光明日报
标签:
经验分享 鸡蛋和糖能一起吃吗
经验知识 秧组词秧的组词秧字怎么组词
知识分享 斗破苍穹漫画系列完结了么
讲解百科 洛克王国里天空城的徽章怎么得到
科普知识 女生国字脸适合什么发型短发
知识库 幼儿园小朋友新年祝福语(48条)
成就事业高峰?这个精英队伍,有志者入
百科 如何评价余秋雨的泥步修行这本书
壮汉融合的文化遗产——陈氏滴水观音艾灸保健疗法
夏季吃什么水果养阴生津?葡萄是个不错的选择
凉茶≠凉的茶 喝凉了的凉茶真的健康吗?凉茶为什么不能凉着喝
国家统计局:5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4%
金科服务:拟收购佳源服务73.56%股权框架协议终止
金茂物管4.5亿元收购首置物业服务公司100%股权
旭辉控股回应大裁员:正考虑对造谣者采取必要措施
哈尔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3例 活动轨迹公布
哈尔滨市公布3例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活动轨迹
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新增952件(套)!南京大屠杀再添新证
四川非遗传承人张雄志:巧手捏面塑 指尖传非遗
10月以来我国寒潮为何如此频繁?中国气象局回应
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
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
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
山西忻州古城: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
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右旗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行动轨迹
西藏林芝:多彩民俗活动迎接工布新年
面对儿童不得不防的“杀手”,这把椅子很重要!
新增“53+1” 内蒙古累计本土确诊病例增至185例
- 昆明公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 抓获130名涉案嫌疑人
- 山西朔州“11·11”较大透水事故调查报告发布 对38人问责处理
- “海关国门小卫士”竞争上岗 淘汰率接近一半
- 深圳摧毁特大品牌化妆品走私网
- 28人被问责!山西石港煤业“3·25”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 湖南韶山以河长制带动全民治水 让每一处水面“长治久清”
- 民进会员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心怀大我 敢讲实情
- 80岁“留守”奶奶短视频诉孤独 千万网友心疼:我们陪您唠嗑
- 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布鞋奶奶”走了
- 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他们说: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
- 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嫌疑人已被刑拘
-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 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
- 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
- 11月谣言在“身边”,别信这些无稽之谈
- 追剧为何上瘾?你追的不是剧,而是及时满足的快感
- 对症下药“十年痼疾”,“茶博士”帮老茶园重焕生机
- 不会融化的“果冻冰块”研制成功 有望改变食物冷藏方式
- “逆行”考研=集体滑落?这结论该慎下
- 老鼠油治烫伤致孩子进ICU 害人偏方为何被奉为灵丹妙药
- 老人被野猪咬伤 打猎者赔了5万多
- 既促进生产又保护生态他用古代农耕智慧造福现代农业
- “布鞋奶奶”走了 曾亲自给部队子弟兵送鞋40年
- 试行“家长学校”“持证上岗”?可以引导但不宜“法外加槛”
- 成为“南京胖哥”后的日子:见义勇为被捅伤 他说不后悔
- “法不责众”不是健走团“占道”的护身符
- 北京五道口增设行人信号灯四面全绿时段
- 北京道路停车支持ETC无感支付
- 北京多措并举提高生物多样性 今冬将迎300万只候鸟
- 北京:建议研考考生考前14天在京备考
- 将“干部”当店名 这个口子不能开
- 北京市2022年民生实事邀市民投票
- 吸氢气就能抗癌又防衰?最新“科学”流言榜发布
- 北京:242辆京牌小客车参加司法处置
- 云南磨憨边检站中老边境缴毒逾4公斤
- 故宫博物院2022年年票紧急停售 恢复销售时间将另行公告
- 世界艾滋病日:关于艾滋病,我想和你聊聊
- 北京:保障在校体育锻炼1小时获较高认可
- 满洲里高风险地区增至6个 中国内地新冠疫苗接种超25亿剂次
- 内蒙古满洲里公布55例本土确诊病例行动轨迹
- 四川绵竹首次拍摄到野生大熊猫标记行为 划定领地或吸引异性
- 广州长隆举办“猿猴特展” 稀有“夜猴”首秀
- 满洲里对公路、铁路口岸所有环节和场地加强闭环管理
- 安徽合肥警方严打食药环知森领域违法犯罪 侦破重特大案件14起
- 北京海关今年已查获2700余批次涉嫌侵权商品
- 福建福州海警局利用无人机成功查获一起非法采矿案
- 陕西83所高校辅导员“比技能、拼实力” “以赛促学”提升专业素质
- 西安警方侦破特大制毒贩毒案 缴获成品半成品疑似毒品10余公斤
- 全球首次荒漠猫卫星颈圈跟踪研究取得新进展
- 内蒙古满洲里公布55名确诊病例详情:有26名学生
